服务机器人有望成机器人领域最具潜力增长点之一

资讯信息2014/11/5 15:13:15

    机器人行业主要有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特殊环境服役机器人三大类。日前,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最新统计,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总值正在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服务机器人有望成为机器人领域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最新统计,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总值正在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销售额将达到85亿美元。服务机器人有望成为机器人领域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
  今年上半年,欧盟启动世界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总研发投入28亿欧元。美国也于去年发布了机器人发展规划及路线图,瞄准研发新一代与人紧密协作的机器人。韩国颁布了第二个智能机器人开发5年规划。各国的争相布局充分证明了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正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
  对于中国而言,发展机器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新工业革命大潮来势凶猛,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对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以及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等因素让中国制造业受到多重束缚。这些,决定了发展机器人对于我国而言已经从“备选”成为“必选”。
  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约2亿。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加快培育和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既是有效缓解老龄残障人群的社会服务压力、实现先进科技成果共享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和培育新的增长点的战略举措。
  机器人行业主要有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特殊环境服役机器人三大类。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在服务机器人迅猛发展的同时,全球工业机器人也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201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超过120万台,而我国装机量接近10万台,仅占全球总装机量的8%。2012年,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仅为25,远低于日本的339、韩国的347、德国的250,不足国际平均水平58的二分之一。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尚处于较低水平,距制造业强国尚有约10倍的增长空间。
  我国目前每万名产业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每年新增装机量正以30%的速度迅猛增长。
  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机器人整机生产能力。同时,我国也初步形成了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链。
  为了让机器人发展更有后劲,我国建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基地,培养了一大批长期从事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高技术人才,为我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我国着眼国际制高点的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已经实施布局,在仿生机器人(如拟人、四足机器人)及新机构、环境感知、智能控制、生肌电融合、人机合作等单元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据了解,下一步我国还将从市场导向的系统集成及产业发展着手,促进机器人与大数据、移动通信等跨领域技术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机器人产业相结合的契机,以服务为导向,构建基于服务创新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我国将继续加强新型机器人整机集成技术能力,驱动器、电机、伺服系统、减速器等关键部件的发展将在继续支持攻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通过并购合作的方式,实现关键零部件产品的升级跨越,以支撑机器人整机发展。
  我国还将通过改革,进一步加强机器人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的衔接。比如,研究相关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鼓励使用国产机器人并给予适当补贴;促进机器人在科研、养老、医疗、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引导政府资金与民间资本向机器人产业倾斜,支持机器人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
  特殊环境服役机器人在民生安全的应急响应、救灾救援;海洋、极地、空间的考察与勘测;新型能源开发及安全维护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殊环境服役机器人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