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事件后关停工厂268家 涉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与经济转型

资讯信息2014/8/11 14:18:16

    综合外电报道,由于昆山中荣金属工厂日前因粉尘超标爆炸,中国政府关停了附近200多座工厂,其中部分为汽车供应商工厂生产线。 

    8月2日,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工厂发生爆炸事故,迄今已造成75人丧生,185人受伤。导致事故的原因现已确认,车间粉尘超标,遭遇明火后发生爆炸。 

    8月5日和6日,苏州和昆山政府紧急启动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存在铝镁合金金属打磨、抛光加工作业危害隐患的企业展开排查。涉及铝镁合金金属打磨、抛光加工的工厂,在苏州关停了214家,而在昆山关停54家,合计268家。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陷恶性竞争

    路透社赴苏州工业园区发现,园区内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部分工厂仍在运行中,只是在可能产生金属粉尘的区域停止运作。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特达因(产品包括气门等)表示,政府关停命令只影响到一条生产线,在工厂300名工人中只涉及十余人。该公司发言人称,工厂将在未来两到三周内恢复完全生产。 

    中荣金属制品本身也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为通用汽车等整车厂提供轮毂等零部件。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认为昆山中荣发生的爆炸案,揭开了底层汽车零部件制造工人的工作与生活境遇。光鲜的整车厂背后,制造工人的辛酸常常会被忽视,而这与汽车产业的生态链有关。最下游的大厂往往会不惜千金砸广告,但对上游供应商尤其是没有话语权的二、三级企业则相对压制与苛刻。大厂拖延账期、不断削减供应商成本、不注重环保及供应商教育培训,都是昆山中荣悲剧的缘由。

    一辆汽车,通常需要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大量零部件厂商也就不可或缺。昆山中荣是戴卡的零部件供应商,戴卡又提供产品给通用汽车,因此昆山中荣也可被看作通用汽车的实际供应商。

    据金模交通网的统计数据,2013年,10家上市乘用车厂总收入为7962亿元,58家零部件上市公司的总收入是3312亿元。去年,乘用车厂、零部件厂的净利润为414亿元、171亿元,同比增幅为27.48%、14.05%,乘用车厂依然保持着优势。

    从净利润率看,10家乘用车厂的净利润率在2011年~2013年分别为4.78%,4.85%和5.2%。零部件厂的净利润率分别为7%、5.36%和5.16%。

    具体零部件产品在供应链里的地位,也决定着其本身的利润空间。像塑料粒子,就是材料供应商,它是最上游的产品,议价能力反而很高。但是如果是最基础的加工贸易产品,且磨具是可以替代的,那么议价能力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应收账款高企、整车厂削减供应商数量、降低成本等是这几年最大的挑战。一份材料显示,昆山中荣2006年虽然有1.7亿元以上的收入,但当年年末戴卡(采购方)公司就有较多的欠款,而昆山中荣对戴卡的计提坏账高达1000万元。那一年,昆山中荣的实际年末应收账款也高达4861万元。到了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影响,昆山中荣的营收剧降至1942万元,但依然有2677万元的应收账款,比其营收还高。

    应收账款高之外,汽车零部件厂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也不低。数据显示,以2012年和2013年为例,10家乘用车厂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是12.87天、13.09天,但是58家零部件公司则是39.19天、39.29天。乘用车厂的存货周转天数在这两年分别是41天、37天,而零部件厂则是59.44天、58.69天。2013年是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零部件企业的日子还不错,一旦再遇到类似金融危机或者经济下滑的行情时,零部件企业就会率先显现资金周转困难、存货高企的问题。


    湖北东泰铝轮毂有限公司(下称“湖北东泰”)的一位内部人士还表示,因为整车厂的款项支付方式是财务汇票,无法立即提现,而买材料则需要现金,零部件厂的前期投入是很大的,对企业的资金成本会有影响。

    对此,罗百辉认为,昆山中荣爆炸案所暴露的问题,表面看是环境治理不到位,但深层次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整车与供应商的关系微妙。各大汽车企业都在削减开支,控制供应商的数量,其结果必然导致恶性竞争,一些价格比较低的零部件企业就容易进入到供应商名单中。整车厂对上游供应商的要求很高,对工艺布置、质量体系的评审、现场的6S管理、生产线设计、生活环境等也会有要求。但奇怪的是,昆山中荣出了那么大的事情,居然是给通用汽车做配套的?一些质量及环境管理都不错的公司,却进不了合作品牌。 

    整车厂不仅对零部件拥有前期的采购权,即便是售后服务也有独特话语权,有报道就称,美国一家大型整车厂曾要求,即便是养护产品和油漆,都需要在指定的厂家进货。这可以被看作美国大厂希望保证其供应链前后质量一致的一种方式,因此零部件企业对整车厂的依赖度非常强,几乎是看其脸色吃饭。

    在2008年到2010年期间,一些国内的汽车厂商就对外称要削减供应商数量,因此上游零部件厂商也会开低价,或搬家至距离整车厂较近的地方制造产品。其结果是:零部件无法投入较多精力用于环保、安全治理。

    与此同时,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国内的汽车产业发展势头也不错,零部件厂要增加部分工作人员,工资及管理成本也会顺势提升,这又再度间接地影响了企业管理者将人力、物力用在符合环保规范的设备采购、标准化职业培训上。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前期投入较大,短期内难以见效,如果没有研发实力,只能依靠较为传统的方式来运作,转型升级也很困难。以昆山中荣为例,其长期使用手工抛光的方式,相对于自动抛光生产线成本肯定很低,或许对整车厂来说是好事。但长此以往,昆山中荣难有高利润。

轮毂企业的“隐形大鳄”

    据介绍,中信戴卡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铝制零部件供应商,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铝车轮销量达到3075万只。今年6月,美国权威汽车杂志《Automotive News》公布201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100强名单,中信戴卡是中国目前唯一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100强的企业,位列83;中信戴卡自2012年开始入榜,过去两年分别排名97和92位。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中信戴卡的发展秉持低成本战略,直至昆山中荣事发,人们才发现,其供应商竟未能达到国内安全生产标准。 

    工商资料显示,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5月26日,注册资本7.8亿元,经营范围包括铝合金轮毂制造、模具制造、铸造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制造等。其出资股东共有4家,包括香港活力企业有限公司、香港大成有限公司、中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中信兴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后两者均为中信集团的二级子公司,目前分别持有中信戴卡65.3%以及20.06%的股份,为第一、第二大股东。同时,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王炯兼任中信戴卡董事长。

    中信集团2013年年报显示,中信戴卡全年销售铝车轮3075万只,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而据盖世汽车网监测,截至今年6月,中国铝合金车轮出口额达到18.81亿美元,出口量37.8万吨。其中,前40位企业的出口金额为15.8亿美元,占该产品出口总额的84%,而中信戴卡在40家厂商中高居榜首。

    2007年2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Dicastal创新之路》回顾了中信戴卡的发展历程。据作者张志诚与王洪南记录:

    1988年建厂的中信戴卡是中国第一家铝轮毂生产企业。彼时,中信戴卡无技术可鉴、无经验可循,成立之初,其产品的综合成品率低至40%。1991年,投产3年的中信戴卡,累计亏损3690万元。同年,“背着轮子推销”的中信戴卡成功说服深陷发展低潮的北京吉普“装100台铝轮毂样车试销”。不料,这100台BJ2020S车不到两天便被抢购一空。此后,中信戴卡开始为北京吉普配套供货。紧接着,其国内客户逐渐扩容至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广州本田、天津丰田、沈阳华晨、沈阳宝马、上海通用等。

 

    2000年以后,中信戴卡开始为德国大众、德国奥迪、美国通用、法国标致、美国克莱斯勒、日本本田、日本丰田、德国宝马、德国奔驰等海外主机厂供货。中信戴卡的经营状况大幅改善,1993年,戴卡轮毂一年只能卖出18万件,而2005年的销售量足足增长35倍。

    中信戴卡的行业地位也逐渐确立。2004年4月,通用汽车公司曾赴戴卡考察,称戴卡锻压生产线是世界最好的生产线。而德国奔驰公司则将戴卡确立为“A级供货商”。

降低成本永无止境

    中信戴卡的“逆袭”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励志故事。今年6月,在中信地产2014年度论坛上,中信地产副总裁常颖提及,目前,宝马奥迪近四分之一的轮毂都由中信戴卡位于秦皇岛的生产基地提供。

    另据金模交通网了解,戴卡轮毂的快速发展又与它的低成本战略紧密相关。2003年4月,中信戴卡为北美发去第一个集装箱。彼时,通用汽车的年产量为800万辆,轮毂的需求量是3200多万件,其中,铝轮毂占比50%左右。

    据《Dicastal创新之路》一书分析,通用汽车当时正在想方设法降低整车成本,而戴卡轮毂,即使将运费计算在内,其价格也比美国本土提供的轮毂报价更低。这本书中还提及,中信戴卡曾喊一句口号:降低成本永无止境—没有低于国际同行产品价格的优势,(中信戴卡)是绝对不可能被世界顶级厂家接受的。

    而戴卡轮毂的价格优势又依托国内的廉价资源。“铝合金加工是一个能耗较高的行业,因为,这个过程需要电解铝,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以及其他能源。国外的轮毂企业可能具有先进的技术,但他们的资源贵、负担重,产能上不来。”上海某主机厂的轮毂工程师表示。

    此外其母公司中信集团,也为中信戴卡提供了诸多其他企业所无法获得的优势。“中信集团为戴卡公司提供雄厚的资源和资金,舍得投入生产线,而且拥有自己的技术研究院,同时,产能较大,产品价格具有优势”上述轮毂工程师表示。

    中信戴卡与中荣之间的合作又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扩大价格优势。上海某主机厂一位管控中信戴卡的供应商质量工程师介绍,中荣是中信戴卡的外协供应商,为后者提供加工服务—中荣具有电镀和抛光加工能力,一些铝坯或是半成品会被送到中荣代加工,完成后送回中信戴卡,然后,成品再被销售给那些主机厂。

    “汽车零部件生产中的某些特殊工艺,比如电镀、抛光,对专业性有着一些要求。如果戴卡公司自己购进生产线,并投入管理力量,对应的成本会高于将这部分业务外包给成熟的供应商的做法,因为,这些供应商从多个上游客户接受订单,由于量大,平摊下来的成本更低。”上述供应商质量工程师表示。

    “近几年,车价一直在走低,各大整车厂都在拼命压成本,要求相关供应商降价,轮毂的价格也压得非常厉害,而轮毂行业的利润一直不高,普遍在5%-10%为了控制成本,我们会尽量压低外包业务的价格。”上海一家轮毂企业的销售经理表示。

    此前,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工业粉尘只有在苛刻的条件下才会爆炸,昆山事故或因该公司为节约成本,忽视抽风集尘设备、粉尘预警装置而造成。

    一位在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工作的研发工程师描述了汽车零配件制造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在采购环节,我们主机厂一个采购包通常会找几家供应商来报价,每个产品,比如轮毂,都会有一个报价包。而开项目定点会议时,我们一般只会针对生产的材料、工艺、生产流程控制、实验要求、人员要求等做出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说,要求大多只针对产品本身,一般不会提及工厂的安全生产。

   “而零部件制造工厂一般都有安全生产管理员,但由于成本控制等原因,这种职位目前大多都是兼职,而且,在每个公司的地位普遍不高,除非由高级管理人员兼任。正因如此,安全生产的执行力往往不是很强。”上述工程师表示。

    中荣爆炸案翌日,中信戴卡很快对外进行公开澄清。8月3日,在秦皇岛新闻网记者韩立勇采访戴卡公司新闻发言人时,对方表示,“我公司已于第一时间围绕管理制度、硬件设施、执行落实情况,立即开展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工作。目前,公司的各方面情况都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尽管如此,中信戴卡在国内的19个生产基地或许仍将面临新一轮的安全隐患排查。8月4日,中信戴卡宁波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所在的宁波市杭州湾新区召开安全生产紧急会议。会上,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任俞雷要求全区上下认真吸取高雄事件、昆山事件的教训,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而无锡戴卡轮毂有限公司落址的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8月4日,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带队进入园区检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过去,中国轮毂制造企业从未发生过类似中荣爆炸的严重事故。一些轮毂制造商担心,国家安监总局可能将牵头对所有与铝轮毂生产相关的企业进行安全检查。

    不过,中信戴卡似乎并未因为这场爆炸而陷入更大的危机。8月4日,上述上海某主机厂的轮毂工程师表示,如果中信戴卡可以保证安全生产,并确保产品质量和产能供应不受爆炸事件影响,他们应该不会终止与戴卡公司的合作。同时,他还表示,“至少目前,中信戴卡没有向他们发出产能受到影响的报告。”

经济转型任重道远

    然而,此事件更大的意义可能远远超过一次安全生产事故。“昆山之路”实际上是中国经济过去多年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不仅造就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各种粗放发展还埋下了多种隐患——安全生产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能耗问题、劳工保障问题。中央领导过去指出的经济发展“拼投资、拼资源、拼环境”,在微观企业层面就表现为忽视生产安全、忽视社会保障、忽视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中国经济转型实际上是对过去粗放发展方式的调整,但这种调整如果是由恶性安全生产事件而引发,其调整力度将十分剧烈。

    以台商为例,在过去,台资企业在管理上优于内地企业。不过,群聚在苏州、昆山一带的台湾工厂,近年在环境保护方面却“声名不佳”:2011年10月,台资机壳大厂可成苏州厂因为排放污水而遭当地官方下令整改,台资和硕集团位在苏州和昆山的3家子公司也纷纷中枪,后续并牵扯出27家台厂的“毒苹果”(这些台厂为苹果供应链)事件,重创台商在当地的形象。此次发生爆炸事件的中荣金属也不是杂牌小厂,该企业已通过ISO14001:2004、TS16949∶2002及美国OEM认证,但上述认证标准却并未避免该事故的发生。

    放眼全中国,各地安全生产事故仍处在高发期。仅以煤矿为例,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2013年,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8%和23.7%,其中较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35.6%和37%,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293,同比下降21.7%。国家安监总局没有公布煤炭业安全生产死亡人数,但2013年中国生产煤炭达37亿吨,据此估算,中国2013年仅煤炭业生产环节就导致1084人死亡!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转型,提升质量,这种变化不仅是效率层面的,还应该包括更多人文层面的改进。此次昆山中荣金属公司重大安全生产事件,很可能成为国内在安全生产环节方面的政策转折点,中国将会以更加严格的态度来处理此类事件。在短期内可能造成各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支出投入,长期来看则会逼迫企业转变生产与运营方式。

    除了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提高之外,在中国经营的企业今后将面临更加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和规范。这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