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机器换人”解决用工荒 助力中国“智”造
制造业重镇广东东莞推行“机器换人”见成效,部分企业用工不减反增。“机器换人”不是简单“做减法”。
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力资源较为丰富,劳动力成本很低,我国的发展也一直依赖于人口红利带来的低水平拉动。但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人口红利越发微薄、技术升级越发紧迫,企业的员工成本也与日俱增,给东莞这样的地区带来了日趋严重的“用工荒”。
据统计,东莞日常性的用工缺口已经有10万人之多。依靠“机器换人”全面升级生产流程、改变用工结构,已经成为诸多企业的现实选择。作为传统的制造业重镇,广东东莞率先启动“机器换人”,是制造业企业技能改造的主动需求,也是解决“用工荒”的必然之举。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中国制造”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严峻。由于用工和制造成本不断增加,一些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正在被加速削弱,传统的以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为特征的“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从世界范围来看,“机器换人”也早已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必然趋势和潮流。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科技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在高精尖行业产业领域,有些制造过程靠人工完成确实也是做不到的。还有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单纯重复性劳动过程,如果用一些简单机器人来代替人工,能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因此,“机器换人”不仅是提升中国制造水平的客观要求,更是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现实需要。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可能有人会担心,如果所有的工作都由机器人来做的话,是否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其实,这种理解是有失偏颇的。权威调查显示,当地参与“机器换人”项目的企业中,75%的企业用工没有减少,有些企业在大力引进技术人才的情况下,用工甚至不减反增。其实,相当大的一部分机器人只是替代人类在特殊恶劣环境下工作。对于更好的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工人健康水平也大有裨益。需要指出的是,在个别行业企业,由于使用机器人而可能导致集中性裁员现象出现,也要求政府一定要帮助劳动者努力提高就业素质,大力发展健康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第三产业,合理引导人才流向。随着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会有效增加机器人的研发、维护、修理人员等一系列的新的就业的需求,可能会带来多达2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
从长远看,“机器换人”正是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的突破口,也能客观上刺激我国产业发展升级换挡,真正让中国由世界工厂变成真正的工业强国。
相关阅读:
·中国装备制造业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 2015/10/21 14:18:36 ·欧盟提高对华光伏玻璃反倾销关税 将影响多达200家光伏企业 2015/8/18 16:13:18 ·新能源汽车充电国标有望于今年8月正式发布 2015/7/16 15:26:44 ·新能源公交车补贴存差异 锂电比超级电容每年多领6万 2015/7/3 15:20:41 ·LED驱动电源市场2015年或达35亿美元 将成为电源市场主力 2015/7/2 16:13:10 ·电力体制改革暨互联网+能源报告之(一):迎接电气能源新时代 2015/6/19 15:33:32 ·新能源汽车炒热锂电池 千亿市场待掘金 2015/6/2 16:08:29 ·福建省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管理实行简政放权 2015/5/7 14:54:23 ·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已跃居世界第一 2015/3/9 14:44:10 ·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年增长达到36%以上 2014/12/23 14:2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