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时代 让装备制造业走向“标准化+”

资讯信息2015/10/28 15:11:31

   标准化在装备制造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2015年版)中指出:“标准引领创新、标准是国家利益在技术经济领域中的体现,是国家实施技术和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面对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并成套成体系的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来引领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那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到底如何发挥标准化的作用,引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实现“互联网+”装备制造?近日,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在京主办的首届装备制造业“标准化+互联网+智能制造”国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标准化、质量以及制造业专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智慧’的革命,智慧技术开始无处不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是制造业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互联网已然成为企业间协同创新与资源聚合共享的核心平台、企业内业务流程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的重要工具、服务模式创新的关键支撑、跨越企业边界并变革企业生态体系的集成创新系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组长杨海成表示,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必须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一个体系,需要质量、标准体系的全面支撑,我国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还需继续完善”。

   标准化引领德国“工业4.0”

   今年5月,备受关注的《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炉,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行动纲领。同时,《中国制造2025》也被称之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经常与德国的“工业4.0”进行比较和对照。

   德国标准化学会(DIN)迪特贝尔纳(Dittberner)透露,在德国“工业4.0”实施建议的8个优化行动领域中,标准化列于首位。“标准化是创新的驱动力,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市场和供应商领先战略的手段。”他说。

   据迪特贝尔纳(Dittberner)介绍,依据德国“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德国已在国家层面、欧洲层面以及国际层面推进“工业4.0”标准化工作。包括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设立“工业4.0”相关的战略咨询小组,规定、审核与“工业4.0”/智能制造相关的现有标准、使用案例及当前工作,确定是否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对TMB拟采取的措施提供建议,对其他的全国性、区域性和国际性活动进行监控,并在合作机制方面向合作伙伴、尤其是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和ITU-T(国际电信联盟)提供建议。德国标准化协会(DIN)与工业互联网联盟(IIC)已经于2015年6月17日在柏林签署谅解备忘录,协调德国标准化协会(DIN)与工业互联网联盟(IIC)相关的活动。

   不仅德国“工业4.0”中将标准化战略看成是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的战略,欧洲其他国家同样将标准化战略看成是提升装备制造业和大力推行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俄罗斯围绕航空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在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集成商和供应商之间模型的集成、稳定性、强度、空气流体动力学计算与仿真、产品长周期归档、工艺规划和流程建模等多个层面开展标准化工作。并围绕增材制造技术全周期过程开展了标准化研究。”俄罗斯航空联盟标准化认证质量管理委员会专家沙拉耶夫(Shalaev)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