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回应审计风暴 14家央企基本完成整改
审计署6月28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专门列明14家中央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14家企业2013年收入、利润和资产不实金额分别为297.65亿元、193.57亿元和42.91亿元,还存在超标准配置公务车、在工资总额之外发放薪酬福利等问题金额8.57亿元;13家企业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中未执行招投标规定,涉及金额1598亿元。被审计央企存在五大共性问题。审计同时发现多起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已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法违纪问题56起。
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上述企业表示已基本完成整改。国务院国资委也对此表现出高度重视,逐一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意见,以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为契机,从体制机制上完善监管措施,并督促有关企业深入剖析原因,举一反三,狠抓整改,堵塞漏洞,加强风险管控,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抓整改求实效
此次被审计署点名的14家央企在审计公报发出后,迅速通过官方网站、新媒体平台发布整改情况。
审计署公告显示,指出问题后,相关企业补缴税款和挽回损失40亿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800多项,处理250多人次。审计署已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法违纪问题56起。
国务院国资委表示,财务审计和社会监督,对中央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打造阳光央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真诚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积极建言献策,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大共性问题
据悉,本次审计共发现五大共性问题,分别是:
财务收支少计多计。审计发现,部分央企存在未按规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未及时或提前确认收入、部分资金未纳入财务统一核算、违规发放奖金补贴等财务问题。
政策决策执行偏差。审计发现,部分央企执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宏观政策有偏差,违规建设办公用房,违规批准所属单位进行项目投资,违规提供担保、借款等,对国有权益造成较大损害。
同时,部分央企招投标过程有违规审计发现,部分央企内控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比较薄弱,在采购、建设工程等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未做到公开,或违反招投标规定,涉及金额较大。
内部管理环节薄弱。审计发现,一些企业财务和内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存在土地长期闲置、审核不严多支付工程款、损失浪费等诸多问题。
违反廉洁从业规定。审计结果显示,被审计央企普遍存在违反廉洁从业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一些企业甚至在重点业务领域存在采取关联交易等方式向特定关系人输送利益、贪污受贿和高买低卖等严重问题。
相关阅读:
·中国装备制造业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 2015/10/21 14:18:36 ·欧盟提高对华光伏玻璃反倾销关税 将影响多达200家光伏企业 2015/8/18 16:13:18 ·新能源汽车充电国标有望于今年8月正式发布 2015/7/16 15:26:44 ·新能源公交车补贴存差异 锂电比超级电容每年多领6万 2015/7/3 15:20:41 ·LED驱动电源市场2015年或达35亿美元 将成为电源市场主力 2015/7/2 16:13:10 ·电力体制改革暨互联网+能源报告之(一):迎接电气能源新时代 2015/6/19 15:33:32 ·新能源汽车炒热锂电池 千亿市场待掘金 2015/6/2 16:08:29 ·福建省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管理实行简政放权 2015/5/7 14:54:23 ·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已跃居世界第一 2015/3/9 14:44:10 ·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年增长达到36%以上 2014/12/23 14:2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