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进口多晶硅的反倾销措施遭欧盟指责
早在2013年8月份,中欧间就我国输欧晶体硅光伏产品达成了“价格承诺”,虽然官方至今都没有公开价格承诺的具体内容(价格、配额等),但事实上,业界公认,“价格承诺”中,我国输欧晶体硅光伏产品价格下限将被设定为了0.57欧元/瓦。此外,该限制性政策会从2013年执行至2015年。
被认为是迫使欧盟与中方达成“价格承诺”的因素之一,2014年1月24日,经过一番调查后,我国商务部公布了对自欧盟进口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裁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存在倾销,中国多晶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曾有知情人士透露,“初裁中,欧盟第一大多晶硅生产商—德国瓦克公司的被裁定的反倾销税率为21.8%,反补贴税率为10.7%,合计达32.5%”。不过,针对中欧多晶硅反倾销案,商务部公告指出,考虑到本案特殊市场情况,调查机关决定在初步裁定后暂不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长久以来,德国以及另外两个我国主要多晶硅进口国—美国、韩国,均在规避我国针对上述各国实施的多晶硅“双反”政策上大做文章。
海关4月份数据显示,当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10897吨,在上月破万吨的基础上环比再增长5.8%。在光伏用料的传统淡季,今年1月份—4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却高达38061吨,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了29.4%。
而正是为了占据中国市场,韩美德进口多晶硅的价格已经从去年4月份的22.51美元/千克降到今年4月份的19.67美元/千克,降幅达到12.6%,其中韩国多晶硅价格更是低至17.07美元/千克。这进一步拉低国内市场价格,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国内多晶硅企业库存高企,亏损面扩大。
对于4月份多晶硅进口量持续过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分析认为:当月,我国自韩、德两国的进口量占总进口比例为68.4%,因此,从这两国进口总量居高不下是导致多晶硅进口量持续过万的主要原因;其二,4月份自美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量为1445吨,占当月自美国进口总量的91.2%,可见,尽管美国企业的税率都在50%以上,但实际上绝大部分通过加工贸易渠道进口规避反倾销税;其三,来自我国台湾等转口多晶硅占比逐渐增大,4月份从这些地区进口多晶硅1851吨,环比大幅增长26.9%,占总进口量的17.0%。
相关阅读:
·中国装备制造业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 2015/10/21 14:18:36 ·欧盟提高对华光伏玻璃反倾销关税 将影响多达200家光伏企业 2015/8/18 16:13:18 ·新能源汽车充电国标有望于今年8月正式发布 2015/7/16 15:26:44 ·新能源公交车补贴存差异 锂电比超级电容每年多领6万 2015/7/3 15:20:41 ·LED驱动电源市场2015年或达35亿美元 将成为电源市场主力 2015/7/2 16:13:10 ·电力体制改革暨互联网+能源报告之(一):迎接电气能源新时代 2015/6/19 15:33:32 ·新能源汽车炒热锂电池 千亿市场待掘金 2015/6/2 16:08:29 ·福建省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管理实行简政放权 2015/5/7 14:54:23 ·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已跃居世界第一 2015/3/9 14:44:10 ·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年增长达到36%以上 2014/12/23 14:29:11 |